互聯網大廠,某里,某米,某訊,某度,個人認為幾年內都會飛速的衰退,那可能很多人都不信,說怎么可能呢?
是,他們都是在中國商業市場畸形時候出現的,那他們為什么能發展的這么好?
我在西方見過,無數比阿里,小米在他們的理論概念中優秀的多的公司。
我們不能說他們抄襲,但是這些互聯網大廠跟這些國外的互聯網公司相比,缺點是什么?
沒有核心競爭力!
你仔細想想,有沒有一個國家,比如說在歐洲的一個小國家,有一家互聯網公司,發明了一種特別優秀的商業理論和概念,但是,在他們國家應用這個商業模式的,可能只有5000個商戶一塊兒用了它,這個東西是不是產生不了經濟價值?
而我們這些互聯網大廠,為什么能做一個成一個,迅速抓住所謂的風口!
其實很簡單,他們能發達的原因,是因為我們的國家太大,人太多,市場空間太大。
因此人多,所以資金數額巨大,導致他們創造的相關的收入和利潤會給投資機構一些錯覺,大資金進來就發展起來了,但是你說真的,核心競爭力有多少?
大家看看,現在的互聯網的大廠的各自發展就知道了,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其實不多。
我們都知道,阿里在2021年第一季度是不是已經虧損了,史無前例,這么好的生意做電商,這么牛,還虧損,那問題到底都出在哪兒呢?
就是當國家有一些東西資源不再去傾向于你,你自己真刀真槍的,去真正參與跟國際化標準的市場競爭的時候,我們才知道啊,潮水退去了,誰是裸泳者。
原來,中國的企業真實的市場競爭實力,跟大家想的真的不太一樣啊!
當然國家現在開始把資源傾向于貧富以后,大家就看看這些企業未來的生存空間會有多大啊,我們需要要真正的商業市場去考驗,所以未來是一個拼實力的商業環境。
最后,我跟大家講講張近東的事兒,你們所有人一定要好好警示,一定警示!
張近東是一個在2019年,能拿出350億資金去買萬達資產,在2020年能拿200多億,支持恒大的老板,聽得明白了嗎?
也就是1920能拿500多億東西出來,結果到2021年怎么樣?
被18次失信執行,18次去法院,你們就想想現在市場變化有多大。